清中期以后,清帝北巡熱河的活動頻次降低,繼而停止北巡,因政治巡幸而興起為清代第二政治中心的熱河漸失往日輝煌,國家都城的屬性不斷減弱,而地方行省的屬性日益增強,清廷因之不斷調整熱河的行政管理體制,伴隨從嘉慶十五年設置熱河都統到后續都統職權范圍不斷擴大,熱河地方管理體制也發生重要變化。以往熱河都統研究,主要從都統職權變遷和管理體制沿革兩方面進行,對于都統人物及人物群體關注較少。劉文波、張文秀合著《清代熱河都統人物群體研究》由南開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該著將個案研究與整體研究相結合,運用考據、統計分析等方法,對清代96任77位熱河都統人物群體開展多方面綜合研究,取得了較大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該著是目前為止關于熱河都統人物最詳實的資料。作者搜集了較為豐富的史料,對所有熱河都統人物個體進行了史實考證,盡可能全面地梳理了人物的旗籍、姓氏、出身、任職履歷等信息,重點考證了歷任熱河都統任職的起止時間,糾正了魏秀梅《清季職官表》等工具書中的失誤,使歷任都統的信息資料更加完備,為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便利。其二、該著對熱河都統人物信息分方面、分時期統計分析,得出諸多新見。統計分析主要從都統的旗籍、家世、出身、任前熱河經歷、文武履歷、任前官職、是否到任、任職形式、在職時間、離職原因、離職去向、有無再任等方面展開,較已有相關統計更加全面;在劃分時期上沒有拘泥于皇帝一朝為一期,而是根據都統職權調整、綜合形勢變化進行分期,所得出的結果和認識更有針對性和說服力。其三、該著對熱河都統人物任內要事分類歸納,整理分析,從微觀層面入手,探討熱河都統職權變遷,使制度與人物緊密結合。以往的制度史研究更多注重官書的概括性描述,容易忽視人的因素,使制度趨于僵化。該著作從人物角度具體分析熱河都統任職者的所作所為,某些方面突破了已有對熱河都統職掌的認識,分析出制度條文規定之外的更加靈活的職官權力,對熱河都統的職權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
該著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一、典型人物挖掘不足。實際到任的66位熱河都統可以歸為幾種類型,每類中值得深度挖掘的典型人物是誰,相關論述應予加強,這有利于地方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利用。其二、在揭示現象之后,對現象的原因分析不多。該著作將相當的精力放在了史實的考證、梳理和統計分析上,在此基礎上的宏觀論述尚留有較大研究空間,希望該著的作者有后續成果問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