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中國歷史悠久,文明炳煥,典籍浩如煙海,史冊汗牛充棟。從秦始皇到清康熙,煌煌二十五史,千古興亡,盡收其中。上古之事邈乎遠矣,三墳五典、河圖洛書泯焉不存。堯舜禹湯文武至于戰國,簡冊猶傳,《詩》言志,《書》言事,《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易》道化,《春秋》道義。所謂六經皆史,這些經籍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是了解古代的珍貴史料。古人為什么修志作史?一是為傳承文明,二是為后人借鑒。司馬遷“網羅天下放失舊文,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跃刻烊酥H,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彼抉R光“?;細v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覽,遂為《通志》八卷以獻,…神宗名之曰《資治通鑒》…俾日進讀?!崩钍烂裼芯涿裕骸耙允窞殍b,可以知興替?!笨梢娍偨Y歷史經驗對于治理國家的重要。毛澤東同志一生讀史,馬克思主義加傳統文化修養成就了一代偉人?!拔幕蟾锩狈穸▊鹘y,歪曲歷史,使國家陷于災難,教訓慘痛。如今國家崇文重教,科學昌盛。研究歷史,繼往開來,正當其時。內蒙古人文底蘊深厚,草原文明久遠,修志述史,鉤沉探秘,揭示歷史發展軌跡,啟發今人心靈智慧,促進民族和諧共榮,激發群眾愛國情懷,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