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卷
【中國民用航空內蒙古自治區管局領導名錄】
局 長:張俊杰
紀委書記:張元斗
副 局 長:牛森林
孫鳳岐
陳慶元
董志毅
【航線 里程】 年內,民航內蒙古自治區局共經營20條航線(不含俄羅斯貨包機航線)。國內航線19條:呼和浩特—北京;呼和浩特—上海;呼和浩特—石家莊;呼和浩特一錫林浩特;呼和浩特—赤峰;呼和浩特—海拉爾;呼和浩特—武漢—廣州,呼和浩特—武漢—深圳;呼和浩特—北京—通遼;呼和浩特—北京—烏蘭浩特;包頭—北京;包頭—上海;包頭—石家莊;包頭—武漢—廣州;包頭—榆林—西安:包頭—西安—溫州;錫林浩特—北京;赤峰—北京;海拉爾—北京。國際航線1條:呼和浩特—烏蘭巴托。通航城市: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溫州、西安、深圳、石家莊、榆林、呼和浩特、包頭、錫林浩特、赤峰、通遼、烏蘭浩特、海拉爾、烏蘭巴托。通航里程:22 128公里。運營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東方航空公司、北方航空公司、新華航空公司、長安航空公司和蒙古航空公司。運營機型:B—737、BAe—146、YN—7、AN—24。
【安全生產】 區局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繼續推行安全目標管理,全面落實安全責任制。全年共保證各類飛行44 328架次,比上年增長3.1%。其中起降lo 488架次,飛越33 840架次,比上年分別增長7.2%和1.9%;共保證運輸飛行8 168架次,比上年增長5.2%;保證通用航空飛行1 745架次,累計飛行時間1 338小時。責任飛行事故征候率為零,應急保證率為100%,保證飛行安全、空防安全和航空地面安全,實現安全年。
【運輸生產】 在全行業面臨運輸生產減緩、經濟效益嚴重滑坡的形勢下,區局克服不利因素,抓住運輸生產新的增長點和運輸旺季的有利時機,積極引進新華航空公司、長安航空公司和北方航空公司運力,形成以國航為主,多家航空公司共同參與自治區航空市場經營的局面,開拓俄羅斯貨包機航線,挖潛擴能,提高效益,保證全局運輸生產持續增長。全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83 501人,貨郵行吞吐量87 714噸,比上年分別增長6.9%和127%;完成換算吞吐量580 961人,比上年增長17.3%,為年計劃的108.6%。全局7個機場出現運輸生產全部正增長的可喜局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 615萬元,完成年度計劃7 400萬元的102.7%,主營業務成本8 424萬元,為年度計劃8 000萬元的105.3%;管理費用支出l 445.6萬元,為年度計劃1 220萬元的118.5%;全年虧損2 443萬元,為年度計劃2 500萬元的97.7%,減虧57萬元,完成經營指標。
【救災飛行】 是年,自治區自然災害頻繁。5月興安盟阿爾山發生森林大火,烏蘭浩特民用航空站全體職工團結拼搏,日夜奮戰,共保證滅火飛行603架次,飛行時間286.5小時,向基地運送國家林業局、自治區領導及撲火隊員4 650人次,為及時撲滅大火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受到民航總局和地方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烏蘭浩特民用航空站榮立民航總局集體二等功。7月中旬,自治區東部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赤峰、通遼、烏蘭浩特和海拉爾航站積極投入抗洪救災工作,保證各類救災飛行,受到當地政府好評。烏蘭浩特、通遼和海拉爾民用航空站被評為全國民航抗洪搶險先進集體,李蘭英、孫學軍和包壯沙被評為先進個人。李蘭英被授予“全國抗洪模范稱號”。在自治區抗洪救災工作中,全局還向災區捐款25萬元,捐物400余件。
(烏日娜)
【基本建設】
呼和浩特白塔機場 全年共完成工程總投資1 109萬元,完成基建項目4項,合格率為100%。機場住宅樓工程于9月交付使用,工程質量優良,工程決算未突破批準概算。警衛用房工程于10月正式竣工,工程質量合格。機場機井及配套項目,完成投資10萬元。機場2號鍋爐房改造工程,完成投資95萬元。
包頭機場 擴建改造工程由內蒙古民航總局和自治區共同批準立項,總投資6 540萬元(民航投資893萬元,包頭市政府投資5 647萬元)。建設規模及主要設施:1.場道工程,新建三個停機位的混凝土道面,增加一條垂直聯絡道,批準道面總面積23 000平方米,道肩2 700平方米。2.助航燈光工程,新建滑行道邊燈及高桿照明燈。3.消防工程,新、舊機坪周邊增設消防環狀給水管網。4.新建航站樓面積10 773平方米,停車場15 400平方米,航站樓附屬設施鍋爐房、消防泵房等。停機坪擴建工程由內蒙古民航建筑安裝工程公司承擔施工任務,于8月10日破土動工。航站樓擴建改造工程,由內蒙古電三建和沈陽勘察設計院地基處理公司承擔土建施工和地基處理,舟山二建和沈陽強風公司承擔內外裝修施工,于9月8日開始地基處理。
(李懷義)
【科技教育】 科教工作以職工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為中心,以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為重點,大力推進各項科技活動開展。全年支出科教經費31.2萬元;培訓各類人員883人次(其中國外培訓9人次),占全局職工總數的68.1%;為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管理人才,組織“企業股份制改造”、“邯鋼經驗與現代企業管理”兩次高級講座,共計120多名管理人員參加培訓。區局還派出20名處級干部參加民航華北管理局的管理培訓班;選送4名處級干部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班,選派1名科級干部攻讀研究生課程。出臺《民航內蒙古自治區局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項目獎勵辦法》,在各基層單位成立科技領導小組,為開展科技活動創造良好條件。是年科技項目中有3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有5篇科技論文參加民航華北管理局經驗交流會,獲一等獎、三等獎各1篇。
(劉曉春)
【規范化管理】 為保證《民航內蒙古自治區管理局規范化基礎管理手冊》編寫質量,區局成立由局領導擔任組長的各個專業修改小組,局直各單位也成立由主管領導擔任組長的修改小組,負責對各部門《手冊》進行嚴格審核和認真修改。修改工作歷時2個月,主要從《手冊》格式、段落和內容以及可行性等方面進行把關,使《手冊》內容更趨科學合理,便于認證后開展工作。區局還組織規范化管理領導小組和企業管理委員會對《手冊》作最后全面審核,同時將開展這項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做法以《文件匯編》的形式收集成冊。7月,區局向民航華北局提出《手冊》第一次符合性認證申請。區局規范化管理工作開展的同時,各盟市民航站的規范化管理工作也開始進行。5月13~15日,區局在包頭航站舉辦航站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培訓班,6個盟市航站領導和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骨干共30多人參加培訓。通過觀看錄像、借鑒局直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資料和講解《航站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指南》,使各航站明確開展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編寫目的。6月,各航站分別成立規范化管理領導小組,擬定《航站規范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按照《航站規范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步驟,進入《航站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狀態。在航站領導的重視下,通過兩個月緊張編寫,《航站手冊》在編寫進度和質量上都予以保證。年底,各盟市民航站《航站手冊》的審核及修改工作全部完成,正在進行《航站手冊》試運行工作。
(張天駿)
【檔案管理】 區局檔案工作目標管理通過三年的系統組織實施,經民航總局和民航華北地區考評組考核,區局局直和包頭、錫林浩特、赤峰、海拉爾四個航站達到企業檔案工作目標管理“國家二級”標準,通遼、烏蘭浩特航站達到“省部級”標準,圓滿完成區局所屬檔案單位的考評驗收。
(張文平)
【中國民用航空內蒙古自治區管局領導名錄】
局 長:張俊杰
紀委書記:張元斗
副 局 長:牛森林
孫鳳岐
陳慶元
董志毅
【航線 里程】 年內,民航內蒙古自治區局共經營20條航線(不含俄羅斯貨包機航線)。國內航線19條:呼和浩特—北京;呼和浩特—上海;呼和浩特—石家莊;呼和浩特一錫林浩特;呼和浩特—赤峰;呼和浩特—海拉爾;呼和浩特—武漢—廣州,呼和浩特—武漢—深圳;呼和浩特—北京—通遼;呼和浩特—北京—烏蘭浩特;包頭—北京;包頭—上海;包頭—石家莊;包頭—武漢—廣州;包頭—榆林—西安:包頭—西安—溫州;錫林浩特—北京;赤峰—北京;海拉爾—北京。國際航線1條:呼和浩特—烏蘭巴托。通航城市: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溫州、西安、深圳、石家莊、榆林、呼和浩特、包頭、錫林浩特、赤峰、通遼、烏蘭浩特、海拉爾、烏蘭巴托。通航里程:22 128公里。運營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東方航空公司、北方航空公司、新華航空公司、長安航空公司和蒙古航空公司。運營機型:B—737、BAe—146、YN—7、AN—24。
【安全生產】 區局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繼續推行安全目標管理,全面落實安全責任制。全年共保證各類飛行44 328架次,比上年增長3.1%。其中起降lo 488架次,飛越33 840架次,比上年分別增長7.2%和1.9%;共保證運輸飛行8 168架次,比上年增長5.2%;保證通用航空飛行1 745架次,累計飛行時間1 338小時。責任飛行事故征候率為零,應急保證率為100%,保證飛行安全、空防安全和航空地面安全,實現安全年。
【運輸生產】 在全行業面臨運輸生產減緩、經濟效益嚴重滑坡的形勢下,區局克服不利因素,抓住運輸生產新的增長點和運輸旺季的有利時機,積極引進新華航空公司、長安航空公司和北方航空公司運力,形成以國航為主,多家航空公司共同參與自治區航空市場經營的局面,開拓俄羅斯貨包機航線,挖潛擴能,提高效益,保證全局運輸生產持續增長。全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83 501人,貨郵行吞吐量87 714噸,比上年分別增長6.9%和127%;完成換算吞吐量580 961人,比上年增長17.3%,為年計劃的108.6%。全局7個機場出現運輸生產全部正增長的可喜局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 615萬元,完成年度計劃7 400萬元的102.7%,主營業務成本8 424萬元,為年度計劃8 000萬元的105.3%;管理費用支出l 445.6萬元,為年度計劃1 220萬元的118.5%;全年虧損2 443萬元,為年度計劃2 500萬元的97.7%,減虧57萬元,完成經營指標。
【救災飛行】 是年,自治區自然災害頻繁。5月興安盟阿爾山發生森林大火,烏蘭浩特民用航空站全體職工團結拼搏,日夜奮戰,共保證滅火飛行603架次,飛行時間286.5小時,向基地運送國家林業局、自治區領導及撲火隊員4 650人次,為及時撲滅大火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受到民航總局和地方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烏蘭浩特民用航空站榮立民航總局集體二等功。7月中旬,自治區東部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赤峰、通遼、烏蘭浩特和海拉爾航站積極投入抗洪救災工作,保證各類救災飛行,受到當地政府好評。烏蘭浩特、通遼和海拉爾民用航空站被評為全國民航抗洪搶險先進集體,李蘭英、孫學軍和包壯沙被評為先進個人。李蘭英被授予“全國抗洪模范稱號”。在自治區抗洪救災工作中,全局還向災區捐款25萬元,捐物400余件。
(烏日娜)
【基本建設】
呼和浩特白塔機場 全年共完成工程總投資1 109萬元,完成基建項目4項,合格率為100%。機場住宅樓工程于9月交付使用,工程質量優良,工程決算未突破批準概算。警衛用房工程于10月正式竣工,工程質量合格。機場機井及配套項目,完成投資10萬元。機場2號鍋爐房改造工程,完成投資95萬元。
包頭機場 擴建改造工程由內蒙古民航總局和自治區共同批準立項,總投資6 540萬元(民航投資893萬元,包頭市政府投資5 647萬元)。建設規模及主要設施:1.場道工程,新建三個停機位的混凝土道面,增加一條垂直聯絡道,批準道面總面積23 000平方米,道肩2 700平方米。2.助航燈光工程,新建滑行道邊燈及高桿照明燈。3.消防工程,新、舊機坪周邊增設消防環狀給水管網。4.新建航站樓面積10 773平方米,停車場15 400平方米,航站樓附屬設施鍋爐房、消防泵房等。停機坪擴建工程由內蒙古民航建筑安裝工程公司承擔施工任務,于8月10日破土動工。航站樓擴建改造工程,由內蒙古電三建和沈陽勘察設計院地基處理公司承擔土建施工和地基處理,舟山二建和沈陽強風公司承擔內外裝修施工,于9月8日開始地基處理。
(李懷義)
【科技教育】 科教工作以職工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為中心,以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為重點,大力推進各項科技活動開展。全年支出科教經費31.2萬元;培訓各類人員883人次(其中國外培訓9人次),占全局職工總數的68.1%;為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管理人才,組織“企業股份制改造”、“邯鋼經驗與現代企業管理”兩次高級講座,共計120多名管理人員參加培訓。區局還派出20名處級干部參加民航華北管理局的管理培訓班;選送4名處級干部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班,選派1名科級干部攻讀研究生課程。出臺《民航內蒙古自治區局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項目獎勵辦法》,在各基層單位成立科技領導小組,為開展科技活動創造良好條件。是年科技項目中有3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有5篇科技論文參加民航華北管理局經驗交流會,獲一等獎、三等獎各1篇。
(劉曉春)
【規范化管理】 為保證《民航內蒙古自治區管理局規范化基礎管理手冊》編寫質量,區局成立由局領導擔任組長的各個專業修改小組,局直各單位也成立由主管領導擔任組長的修改小組,負責對各部門《手冊》進行嚴格審核和認真修改。修改工作歷時2個月,主要從《手冊》格式、段落和內容以及可行性等方面進行把關,使《手冊》內容更趨科學合理,便于認證后開展工作。區局還組織規范化管理領導小組和企業管理委員會對《手冊》作最后全面審核,同時將開展這項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做法以《文件匯編》的形式收集成冊。7月,區局向民航華北局提出《手冊》第一次符合性認證申請。區局規范化管理工作開展的同時,各盟市民航站的規范化管理工作也開始進行。5月13~15日,區局在包頭航站舉辦航站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培訓班,6個盟市航站領導和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骨干共30多人參加培訓。通過觀看錄像、借鑒局直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資料和講解《航站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指南》,使各航站明確開展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編寫目的。6月,各航站分別成立規范化管理領導小組,擬定《航站規范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按照《航站規范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步驟,進入《航站規范化管理手冊》編寫狀態。在航站領導的重視下,通過兩個月緊張編寫,《航站手冊》在編寫進度和質量上都予以保證。年底,各盟市民航站《航站手冊》的審核及修改工作全部完成,正在進行《航站手冊》試運行工作。
(張天駿)
【檔案管理】 區局檔案工作目標管理通過三年的系統組織實施,經民航總局和民航華北地區考評組考核,區局局直和包頭、錫林浩特、赤峰、海拉爾四個航站達到企業檔案工作目標管理“國家二級”標準,通遼、烏蘭浩特航站達到“省部級”標準,圓滿完成區局所屬檔案單位的考評驗收。
(張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