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卷
【內蒙古自治區郵電管理局領導名錄】
局 長:張晨霜
副局長:孫學博
朱立軍(滿族)
蘇 和(蒙古族)
李 華
紀檢組長:肖慶寶
工會主席:孫希強
【概述】
郵政 1998年,是自治區郵政部門極不尋常的一年。伴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和國家郵政局的成立,郵政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獨立系統開始運作,內蒙古自治區郵政局于12月31日正式掛牌運營。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從第四季度開始,全區各旗縣、盟市和自治區郵政局相繼完成郵政部門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職能確定等工作,并與各級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工作聯系,疏通工作渠道,各項工作開始正常運轉。在分營過程中,廣大郵政干部職工識大體、顧大局,思想情緒比較穩定,全區郵政部門各項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績。
電信 1998年,郵電發展任務繁重,改革任務艱巨,抗洪任務突出。全區郵電部門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緊緊圍繞第38次全區郵電工作會議所確定的中心工作,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團結實干,在圓滿完成尋呼剝離、郵電分營、機構調整和抗洪救災通信保障任務的同時,郵電通信發展繼續向前推進。全區郵電固定資產原值達到89.4億元,其中電信固定資產原值76.8億元。郵電通信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7.8萬元/人。郵電通信新增增加值占自治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0.98%提高到0.99%。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8億元,比上年增長42.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完成21.88億元,比上年增長47.24%。完成郵電業務收入23.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82%,其中電信業務收入(含農話)完成18.99億元,比上年增長23.31%;移動電話收入完成5.22億元,占電信收入的27.52%。長途電信業務收入41 673元,比上年增長3.34%,其中國內長途電話收入36 984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國際港澳臺長途電話收入2 493萬元,比上年下降7.35%;電報收入541萬元,比上年下降25.89%;數據通信業務收入1 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01.34%。市內電話業務收入14.82億元,比上年增長30.23%,其中本地網收入78 145萬元,比上年增長10.48%;無線尋呼(1~5月)收入583萬元,比上年下降51.31%,移動電話收入52 255萬元,比上年增長116.62%;農話收入2 637萬元,比上年增長22.8%。
【經營工作】
郵政 1998年,全區郵政部門實現業務收入4.7億元、業務總量2.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和14.47%;全員勞動生產率3.46萬元。重點業務中,集郵收入1.46億元,比上年增長24.61%;儲蓄收入1.44億元,比上年下降16.39%,報刊發行收入4 913.79萬元,比上年增長4.01%。儲蓄余額56.27億元,比上年純增6.2億元。其它業務除函件、包件收入下降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電信 全區電信部門面向市場開拓經營,電信業務持續快速增長。完成電話放號32.92萬部,超奮斗目標4.92萬部,公網電話用戶125.4萬戶,主線普及率5.3%。其中城市電話104萬戶,鄉村電話21.4萬戶,移動電話放號13.12萬部,達到25.88萬部。發展公用電話11 698部,安排社會下崗人員6 099人,公用電話總數達到32 272部。全區電話用戶總數150萬戶,電話普及率7.5%,城市電話普及率16.34%。發展數據及多媒體通信用戶3 116戶,達到5 546戶。
【通信能力】
郵政 全區郵政部門在提高通信能力方面重點抓了兩項工作。一是在10個盟市分階段調查郵區中心局體制業務,并取得明顯效果。在赤峰局率先完成業務功能調整的基礎上,按原郵電部要求,全區10個中心局在所屬的79個旗縣(市)區局和1 250個分支機構全部建立進口普通郵件的固定直封關系。同時按照“適度集中”的原則,將烏海市、巴彥淖爾盟、包頭市、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的出口平信和平刷郵件集中在呼和浩特市處理,將烏海市、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的包件集中在包頭市處理,縮短了內部作業時限。二是綜合計算機網和綠卡工程建設進度加快。包頭市郵政綜合網試點工程3個子系統通過自治區郵電管理局組織的階段性初驗。全區綜合網建設可研報告得到國家郵政局批復,骨干網著手建設。綠卡一期工程呼和浩特市城市中心通過初驗后,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的55個網點陸續聯入呼和浩特市城市中心。至年底,全區郵政固定資產總額12.55億元,郵運干線郵路總長度2.6萬公里,郵政生產用房34.1萬平方米。全區郵運車1 031輛,郵政局、所1 741處(其中電子化支局、所324處),郵儲計算機網點517處,儲匯中心120處。一個綜合利用火車、汽車、飛機運輸的郵運網基本形成,全區鄉鎮(蘇木)通郵率100%。
電信 全年完成郵電固定資產投資22.7億元,占自治區總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6.3%提高到6.5%,其中電信投資19.8億元。國家—級干線呼和浩特—西安、呼和浩特—北海光纜內蒙古段工程如期完成。區內干線烏?!跬锌似?、滿洲里—新巴爾虎右旗、敖漢—朝陽、包頭—東勝等7條光纜工程基本完成。全年新建光纜5 982公里,光纜線路總長度25 518公里;新增長途交換機1萬路端,達到9.22萬路端;新增長途業務電路1.14萬路,達到3.06萬路;新增局用電話交換機33.5萬門,達到188.97萬門?!皯艟€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區樓房戶線到位率80%,采用明管暗線方式改造舊樓房戶線3萬戶。農村通信建設進一步加快,在上年實現鄉鄉通電話的基礎上,又有184個行政村通了電話,總數達到4 298個。建成電話村85個,總數達到145個。移動電話網、數據通信網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區GSM網在12個盟市所在地和97%的旗縣開通運行。新建及擴建6部交換機,12個基站子系統,283個基站,843個載頻。GSM網交換機容量30.5萬戶。在上級有關部門指導下,配合華為公司,圓滿完成國產GSM設備在伊克昭盟的試驗工作。模擬移動通信網新增交換機1個,新增、擴容基站92個,新增信道1 150個。模擬網交換機容量32萬戶。呼和浩特開280MHz高速尋呼系統,進入全國骨干網。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在各盟市所在地開通。完成中國公眾計算機互聯網(163網)呼和浩特節點和DDN網擴容工程,新增DDN端口1 411個。會議電視網在進一步完善骨干網的同時,又完成中東部6個盟市的本地網建設。完成呼和浩特市、包頭市、海拉爾市、赤峰市、烏海市、通遼市等地5對低級信令轉接點的建設?!熬牌摺惫こ淘诿耸虚_通,基本實現三級聯網。由VSAT固定站、移動站、海事衛星電話、便攜式數字微波、車載一點多址、移動通信、短波等多種通信手段組成的機動通信系統投入使用,在抗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呼和浩特第二長途電信樞紐樓完成外裝修,呼和浩特電信營業大廈投入使用。
【服務質量】
郵政 全區郵政部門認真落實郵電部提出的各項服務承諾,普遍開展規范化服務活動,狠抓各項責任制落實。在各營業窗口推出首問責任制,建立查詢報務、報刊賠償受理等機構,并對外公布投訴電話,解決一些服務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與此同時,還將郵政“戶箱工程”建設列為重點工作,全年新建戶箱3.5萬格口,進一步解決城市住宅通郵難的問題。在抗洪救災中,受災地區郵政部門干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保證郵路暢通,確保郵件特別是高考錄取通知書的寄達,全區各營業網點還免費辦理賑災匯款。是年,郵政服務質量綜合滿意度盟市局達到75.9分,旗縣局達到80.3分。
電信 網絡維護工作得到加強,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全區長途來話接通率51.69%,區內長途去話接通率45.36%,分別比上年提高3.69和3個百分點。圍繞“推進規范服務、創建文明行業”的總體目標,深入開展“郵電服務年”活動。全區電話裝、移機平均歷時縮短到15天以內,修機及時率98%。大力推進規范化服務,制訂了《全區郵電“規范化服務示范窗口”標準》和《內蒙古郵電星級營業員評選辦法》,全年新建4個規范化服務示范窗口,全區城鎮50%的服務窗口達到規范標準。推行承諾服務,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全區共聘請29名郵電服務社會監督員和43名郵電服務督查員,對服務工作進行監督?!?70”話費查詢、“180”服務投訴等特服電話的使用,方便了用戶查詢投訴,為及時解決服務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是年呼市電信局被評為自治區推行QC小組活動優秀企業,該局多媒體通信公司QC小組和尋呼臺(二組)QC小組榮獲自治區優秀QC小組稱號。
【管理體制改革】
年內,是內蒙古郵電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無線尋呼剝離和郵電分營重大改革措施相繼實施。自治區國信尋呼有限責任公司按新的體制組建并于11月12日正式掛牌獨立運營。自治區郵電管理局從4月底根據信息產業部關于郵電分營工作的指導意見,制訂《內蒙古自治區郵電分營工作實施方案》和《內蒙古自治區郵電管理局郵電分營和機構調整實施方案》報批后,8月在呼倫貝爾盟陳巴爾虎旗和巴彥淖爾盟五原縣進行分營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于9月完成了旗縣郵電分營,10月完成盟市郵電分營,12月完成郵電管理局機關的郵電分營,12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郵政局正式掛牌運營。至此,全區分營工作順利完成。這次全區實施分營的有11個盟市局、89個旗(市、縣、區)局,分營中撤銷8個市轄區郵電局。分營后盟市郵政局、電信局各12個(含省會局),旗縣郵政局、電信局各81個。分營后,旗縣郵政局、電信局設1室1部,管理人員按生產人員的11%配置;盟市郵政局、電信局職能管理機構設1室5部或6部,管理人員按現業生產人員的13%配置。人員劃分:全區郵電在職職工共有31 633人,分營后劃分到郵政部門13 670人,占 43.21%;劃分到電信部門17 963人,占56.79%。離退休職工13 157人,劃分到郵政部門6 228人,占47.34%。劃分到電信部門6 929人,占52.66%。資產劃分:全區郵電資產總額1 023 346萬元,劃歸郵政部門192 821萬元,占18.84%。劃歸電信部門830 525萬元,占81.16%。在分營過程中,內蒙古郵電管理局結合實際對集體所有制多種經營企業作了限期脫鉤處理;對郵電企業開辦的多種經營企業按其屬性或發展依附性,分別采取整建制搭配劃分或繼續聯合經營的辦法,明確產權與責任關系。對多種經營企業中的職工集資款,從維護職工利益出發進行規范,并隨人劃轉所屬局職工持股會管理。另外,還對直屬單位、附屬單位、檔案、經濟合同等均作相應劃分,并明確分營后雙方責任及有關遺留問題的處理辦法。
【重點工程】
光纜線路工程 呼和浩特—北海干線工程全長約4 000公里,其中境內185公里:呼和浩特—西安干線工程全長1 327公里,其中境內434公里。這兩條光纜線路工程區內段于4月12日同時開工,呼和浩特—北海區內段光纜線路工程7月竣工,傳輸設備工程10月22日開工,12月31日竣工。呼和浩特—西安區內段光纜線路工程9月竣工,傳輸設備工程6月開工,12月31日竣工。這兩項工程是郵電部“九五”期間建設的重要長途通信干線工程,也是自治區通往內地及南方省區的長途直達通信干線。
全國高速尋呼網呼市工程 7月竣工,系統容量為10萬用戶,建有9個基站,采用無級網結構。呼市作為全國網的一個尋呼區,以網狀網方式聯入全國網,可以全部覆蓋呼市市區,基本覆蓋和林、武川、土左托縣、清水河等地。該網人工臺接入采用特服號“198",自動臺接入采用特服號“199”。全國高速尋呼網呼市工程的竣工運行,增加呼市地區尋呼系統容量,提高尋呼系統處理速度,使全國漫游更簡便、更安全。
全區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一二期工程 總投資4.2億元,8月18日在全區12個盟市所在地和97%的旗縣竣工開通,新增848個載頻,6 784個信道,可容納16.96萬用戶。GSM網基本覆蓋全區旗縣以上城鎮,標志著自治區數字移動電話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實施再就業工程】 全區郵電部門根據社會下崗職工日益增多的實際和各地公用電話的需求狀況,出臺優惠政策,采用在各盟市所在地及部分旗縣代辦公用電話的方式,幫助社會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為政府排憂解難。1.話費押金由2 000元下調到800元,或采取有效擔保方式為其擔保(如以住宅電話擔保,可不交押金》;2.每臺900元的公用電話計費器由自購改為由郵電部門提供,收月使用費10元;3.郵電部門免費提供價值50元的全國和當地電話號碼簿、40元的公用電話牌、4元的代辦證;4.安裝公用電話綜合工料費400元減半收??;5.代辦戶在自愿的前提下可利用公用電話亭開辦報刊零售、代售郵票及信報自取等業務,各郵電局按規定付給酬金;6.各郵電局不再收取代辦戶的管理費;7.為使下崗職工在代辦公用電話工作中獲得更多收入,代辦員可兼營出售IC電話卡,郵電部門按IC卡面值的8%付給酬金。全年共安裝公用電話11 698部,安排社會下崗人員6 099人。自治區政府給予充分肯定。
【行業管理】 全區通信行業管理工作繼續貫徹國家、地方的有關方針政策,充分行使政府職能,依法對通信行業實行有效的監管與服務,郵政業務市場、電信業務市場、通信終端設備銷售和維修市場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
郵政行業管理 繼續貫徹郵政用品用具的有關標準,強化對郵政用品用具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從源頭出發加強對信封等郵政用品用具生產的監制管理工作。繼續對符合條件的郵政用品用具生產企業頒發生產監制證書。多次組織力量進行專項檢查,嚴厲打擊違法經營郵資憑證的活動。
促進網間互聯互通 全年共審核批準8個專用電信網,用戶交換機與公用電信網實現DID+DOD1方式聯網。其中呼和浩特鐵路局所屬包頭20 000門、臨河4 100門、烏海1 500門、集寧7 000門鐵路專用網交換機與公用網實現全自動聯網,鐵路局及所屬各站段與公用網相聯的中繼線從過去的86條增加到840條,全部實現數字化,傳輸能力提高近10倍。參與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組建、成立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完成郵電管理局與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互聯互通的協調工作。組織各盟市電信局成立專用網、用戶交換機2000年時鐘過渡領導小組,對專用網、用戶交換機2000年時鐘過渡工作進行部署,把2000年時鐘過渡工作落到實處。配合中國電信GSM網號碼升位,及時發出通知,要求各相關專網、用戶交換機單位做好準備工作。
電信業務市場管理 全區新批準15家單位經營無線尋呼業務,4家單位經營電話信息服務業務,1家單位經營計算機信息服務業務。遵照信息產業部的有關規定,規范整頓無線尋呼市場,對從事全國和全區聯網無線尋呼業務以及從事電話信息服務業務的單位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的核配專用號碼。在呼市、包頭兩地分別召開無線尋呼市場管理工作座談會,及時出臺《內蒙古自治區無線尋呼改頻入網管理暫行規定》,為整頓無線尋呼市場提供有力依據。對存在贈機、減免服務費、發布虛假廣告等不規范競爭行為的尋呼臺進行查處整頓,提出嚴肅的整改意見,限期整改。
電信終端設備銷售與維修市場管理 加大對電信終端設備銷售與維修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不斷完善移動通信終端設備銷售許可證制度,繼續對符合條件的銷售單位頒發銷售許可證;針對移動電話機維修單位維修條件、技術參差不齊狀況,出臺《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站標準(暫行)》,對具有不同條件的維修點進行等級頒證管理,保證了電信終端設備符合入網標準,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抗洪保通信】 下半年,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侵襲,郵電通信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國家一級干線京呼 銀蘭、京沈哈光纜內蒙古段共有500多公里受損;新建的呼和浩特—西安、呼和浩特—北海國家干線光纜有200多處護堤、護坡、溝壩需要加固修復;區內干線光纜有七處先后十次被洪水沖斷,受損長度達1 200多公里。因洪水泛濫,全區有50多個旗縣市話管線、200多個農牧區郵電支局所被洪水浸泡,造成管道坍塌、電纜損毀,電源設備、交換機受損;部分農話光纜及電纜、明線桿路被洪水浸泡或沖毀。災區郵電職工住宅1 000多間進水。這次特大洪災,造成全區郵電直接經濟損失1億多元。面對洪災,廣大郵電干部職工奮力投入抗洪搶險,確保通信暢通。全區共開通海事衛星電話49部,調通迂回電路1 200多條,為防汛指揮部門提供固定電話108部,移動電話161部,無線接入設備62部,電臺14部,無線尋呼機98部,開通電話專線38條,保證抗洪救災的通信指揮需要,保證重點地區、重點險段地對外通信聯系,為贏得抗洪救災勝利提供了通信保障,受到地方黨政領導和社會的稱贊。
【審計監督】 全區郵電審計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在促進郵電通信快速健康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全年共審計155個單位、663個項目,完成審計調查49項,查出違紀金額3 256萬元,審計工程項目總金額3.2億元,審減3 605萬元。全年糾正違紀金額3 062萬元,為企業增加利潤22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全年共查出損失浪費金額23萬元,促進增收節支344萬元。
【隊伍建設】 各級領導干部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快干部隊伍年輕化進程。盟市旗縣郵電分營中,共有24名處級干部(其中電信局13人)和47名科級干部(其中電信局21人)進行了異地交流,交流面分別為39%和29%。一批年富力強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是年盟市局領導班子平均年齡40.96歲(其中電信局38.4歲),分別比分營前下降4.34歲和3.8歲。各級領導班子知識結構更趨合理,專業水平明顯提高。盟市局領導班子成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比重為96%(其中電信局為97%),旗縣局領導班子成員具有中專(高中)以上學歷的比重為91%(其中電信局為97.9%),均比分營前提高8個百分點。加大對職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技術業務培訓力度,“7381”全員素質工程取得新進展,全區培訓郵電職工14 795人次,3 370名職工參加了學歷教育??购榫葹闹?,全區郵電部門共有3個單位、10名先進個人受到信息產業部和自治區政府表彰,16個單位、31名先進個人受到區局表彰。
【存在問題】 1.思想觀念不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缺乏危機感和緊迫感,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益意識淡??;2.企業自我積累能力相對較弱,運營水平相對較低,還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靠自身實力求生存、求發展的需要,3.用戶至上、服務第一的意識不強,服務工作還不適應社會越來越高的要求,4.管理工作比較薄弱,勞動生產率和網絡運行效率較低,還不適應現代通信網和現代通信企業的要求;5.掌握高新技術的人才和具有現代管理知識、能力的人才缺乏,干部職工隊伍的業務技術素質還不適應跨世紀通信發展的需要;6.郵政虧損額加大,1998年由上年的2.7億元增到4.7億元。
(李凱紅 王繼文 吳紹輝)
【內蒙古自治區郵電管理局領導名錄】
局 長:張晨霜
副局長:孫學博
朱立軍(滿族)
蘇 和(蒙古族)
李 華
紀檢組長:肖慶寶
工會主席:孫希強
【概述】
郵政 1998年,是自治區郵政部門極不尋常的一年。伴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和國家郵政局的成立,郵政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獨立系統開始運作,內蒙古自治區郵政局于12月31日正式掛牌運營。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從第四季度開始,全區各旗縣、盟市和自治區郵政局相繼完成郵政部門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職能確定等工作,并與各級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工作聯系,疏通工作渠道,各項工作開始正常運轉。在分營過程中,廣大郵政干部職工識大體、顧大局,思想情緒比較穩定,全區郵政部門各項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績。
電信 1998年,郵電發展任務繁重,改革任務艱巨,抗洪任務突出。全區郵電部門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緊緊圍繞第38次全區郵電工作會議所確定的中心工作,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團結實干,在圓滿完成尋呼剝離、郵電分營、機構調整和抗洪救災通信保障任務的同時,郵電通信發展繼續向前推進。全區郵電固定資產原值達到89.4億元,其中電信固定資產原值76.8億元。郵電通信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7.8萬元/人。郵電通信新增增加值占自治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0.98%提高到0.99%。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4.78億元,比上年增長42.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完成21.88億元,比上年增長47.24%。完成郵電業務收入23.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82%,其中電信業務收入(含農話)完成18.99億元,比上年增長23.31%;移動電話收入完成5.22億元,占電信收入的27.52%。長途電信業務收入41 673元,比上年增長3.34%,其中國內長途電話收入36 984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國際港澳臺長途電話收入2 493萬元,比上年下降7.35%;電報收入541萬元,比上年下降25.89%;數據通信業務收入1 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01.34%。市內電話業務收入14.82億元,比上年增長30.23%,其中本地網收入78 145萬元,比上年增長10.48%;無線尋呼(1~5月)收入583萬元,比上年下降51.31%,移動電話收入52 255萬元,比上年增長116.62%;農話收入2 637萬元,比上年增長22.8%。
【經營工作】
郵政 1998年,全區郵政部門實現業務收入4.7億元、業務總量2.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和14.47%;全員勞動生產率3.46萬元。重點業務中,集郵收入1.46億元,比上年增長24.61%;儲蓄收入1.44億元,比上年下降16.39%,報刊發行收入4 913.79萬元,比上年增長4.01%。儲蓄余額56.27億元,比上年純增6.2億元。其它業務除函件、包件收入下降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電信 全區電信部門面向市場開拓經營,電信業務持續快速增長。完成電話放號32.92萬部,超奮斗目標4.92萬部,公網電話用戶125.4萬戶,主線普及率5.3%。其中城市電話104萬戶,鄉村電話21.4萬戶,移動電話放號13.12萬部,達到25.88萬部。發展公用電話11 698部,安排社會下崗人員6 099人,公用電話總數達到32 272部。全區電話用戶總數150萬戶,電話普及率7.5%,城市電話普及率16.34%。發展數據及多媒體通信用戶3 116戶,達到5 546戶。
【通信能力】
郵政 全區郵政部門在提高通信能力方面重點抓了兩項工作。一是在10個盟市分階段調查郵區中心局體制業務,并取得明顯效果。在赤峰局率先完成業務功能調整的基礎上,按原郵電部要求,全區10個中心局在所屬的79個旗縣(市)區局和1 250個分支機構全部建立進口普通郵件的固定直封關系。同時按照“適度集中”的原則,將烏海市、巴彥淖爾盟、包頭市、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的出口平信和平刷郵件集中在呼和浩特市處理,將烏海市、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的包件集中在包頭市處理,縮短了內部作業時限。二是綜合計算機網和綠卡工程建設進度加快。包頭市郵政綜合網試點工程3個子系統通過自治區郵電管理局組織的階段性初驗。全區綜合網建設可研報告得到國家郵政局批復,骨干網著手建設。綠卡一期工程呼和浩特市城市中心通過初驗后,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的55個網點陸續聯入呼和浩特市城市中心。至年底,全區郵政固定資產總額12.55億元,郵運干線郵路總長度2.6萬公里,郵政生產用房34.1萬平方米。全區郵運車1 031輛,郵政局、所1 741處(其中電子化支局、所324處),郵儲計算機網點517處,儲匯中心120處。一個綜合利用火車、汽車、飛機運輸的郵運網基本形成,全區鄉鎮(蘇木)通郵率100%。
電信 全年完成郵電固定資產投資22.7億元,占自治區總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6.3%提高到6.5%,其中電信投資19.8億元。國家—級干線呼和浩特—西安、呼和浩特—北海光纜內蒙古段工程如期完成。區內干線烏?!跬锌似?、滿洲里—新巴爾虎右旗、敖漢—朝陽、包頭—東勝等7條光纜工程基本完成。全年新建光纜5 982公里,光纜線路總長度25 518公里;新增長途交換機1萬路端,達到9.22萬路端;新增長途業務電路1.14萬路,達到3.06萬路;新增局用電話交換機33.5萬門,達到188.97萬門?!皯艟€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區樓房戶線到位率80%,采用明管暗線方式改造舊樓房戶線3萬戶。農村通信建設進一步加快,在上年實現鄉鄉通電話的基礎上,又有184個行政村通了電話,總數達到4 298個。建成電話村85個,總數達到145個。移動電話網、數據通信網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區GSM網在12個盟市所在地和97%的旗縣開通運行。新建及擴建6部交換機,12個基站子系統,283個基站,843個載頻。GSM網交換機容量30.5萬戶。在上級有關部門指導下,配合華為公司,圓滿完成國產GSM設備在伊克昭盟的試驗工作。模擬移動通信網新增交換機1個,新增、擴容基站92個,新增信道1 150個。模擬網交換機容量32萬戶。呼和浩特開280MHz高速尋呼系統,進入全國骨干網。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在各盟市所在地開通。完成中國公眾計算機互聯網(163網)呼和浩特節點和DDN網擴容工程,新增DDN端口1 411個。會議電視網在進一步完善骨干網的同時,又完成中東部6個盟市的本地網建設。完成呼和浩特市、包頭市、海拉爾市、赤峰市、烏海市、通遼市等地5對低級信令轉接點的建設?!熬牌摺惫こ淘诿耸虚_通,基本實現三級聯網。由VSAT固定站、移動站、海事衛星電話、便攜式數字微波、車載一點多址、移動通信、短波等多種通信手段組成的機動通信系統投入使用,在抗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呼和浩特第二長途電信樞紐樓完成外裝修,呼和浩特電信營業大廈投入使用。
【服務質量】
郵政 全區郵政部門認真落實郵電部提出的各項服務承諾,普遍開展規范化服務活動,狠抓各項責任制落實。在各營業窗口推出首問責任制,建立查詢報務、報刊賠償受理等機構,并對外公布投訴電話,解決一些服務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與此同時,還將郵政“戶箱工程”建設列為重點工作,全年新建戶箱3.5萬格口,進一步解決城市住宅通郵難的問題。在抗洪救災中,受災地區郵政部門干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保證郵路暢通,確保郵件特別是高考錄取通知書的寄達,全區各營業網點還免費辦理賑災匯款。是年,郵政服務質量綜合滿意度盟市局達到75.9分,旗縣局達到80.3分。
電信 網絡維護工作得到加強,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全區長途來話接通率51.69%,區內長途去話接通率45.36%,分別比上年提高3.69和3個百分點。圍繞“推進規范服務、創建文明行業”的總體目標,深入開展“郵電服務年”活動。全區電話裝、移機平均歷時縮短到15天以內,修機及時率98%。大力推進規范化服務,制訂了《全區郵電“規范化服務示范窗口”標準》和《內蒙古郵電星級營業員評選辦法》,全年新建4個規范化服務示范窗口,全區城鎮50%的服務窗口達到規范標準。推行承諾服務,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全區共聘請29名郵電服務社會監督員和43名郵電服務督查員,對服務工作進行監督?!?70”話費查詢、“180”服務投訴等特服電話的使用,方便了用戶查詢投訴,為及時解決服務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是年呼市電信局被評為自治區推行QC小組活動優秀企業,該局多媒體通信公司QC小組和尋呼臺(二組)QC小組榮獲自治區優秀QC小組稱號。
【管理體制改革】
年內,是內蒙古郵電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無線尋呼剝離和郵電分營重大改革措施相繼實施。自治區國信尋呼有限責任公司按新的體制組建并于11月12日正式掛牌獨立運營。自治區郵電管理局從4月底根據信息產業部關于郵電分營工作的指導意見,制訂《內蒙古自治區郵電分營工作實施方案》和《內蒙古自治區郵電管理局郵電分營和機構調整實施方案》報批后,8月在呼倫貝爾盟陳巴爾虎旗和巴彥淖爾盟五原縣進行分營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于9月完成了旗縣郵電分營,10月完成盟市郵電分營,12月完成郵電管理局機關的郵電分營,12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郵政局正式掛牌運營。至此,全區分營工作順利完成。這次全區實施分營的有11個盟市局、89個旗(市、縣、區)局,分營中撤銷8個市轄區郵電局。分營后盟市郵政局、電信局各12個(含省會局),旗縣郵政局、電信局各81個。分營后,旗縣郵政局、電信局設1室1部,管理人員按生產人員的11%配置;盟市郵政局、電信局職能管理機構設1室5部或6部,管理人員按現業生產人員的13%配置。人員劃分:全區郵電在職職工共有31 633人,分營后劃分到郵政部門13 670人,占 43.21%;劃分到電信部門17 963人,占56.79%。離退休職工13 157人,劃分到郵政部門6 228人,占47.34%。劃分到電信部門6 929人,占52.66%。資產劃分:全區郵電資產總額1 023 346萬元,劃歸郵政部門192 821萬元,占18.84%。劃歸電信部門830 525萬元,占81.16%。在分營過程中,內蒙古郵電管理局結合實際對集體所有制多種經營企業作了限期脫鉤處理;對郵電企業開辦的多種經營企業按其屬性或發展依附性,分別采取整建制搭配劃分或繼續聯合經營的辦法,明確產權與責任關系。對多種經營企業中的職工集資款,從維護職工利益出發進行規范,并隨人劃轉所屬局職工持股會管理。另外,還對直屬單位、附屬單位、檔案、經濟合同等均作相應劃分,并明確分營后雙方責任及有關遺留問題的處理辦法。
【重點工程】
光纜線路工程 呼和浩特—北海干線工程全長約4 000公里,其中境內185公里:呼和浩特—西安干線工程全長1 327公里,其中境內434公里。這兩條光纜線路工程區內段于4月12日同時開工,呼和浩特—北海區內段光纜線路工程7月竣工,傳輸設備工程10月22日開工,12月31日竣工。呼和浩特—西安區內段光纜線路工程9月竣工,傳輸設備工程6月開工,12月31日竣工。這兩項工程是郵電部“九五”期間建設的重要長途通信干線工程,也是自治區通往內地及南方省區的長途直達通信干線。
全國高速尋呼網呼市工程 7月竣工,系統容量為10萬用戶,建有9個基站,采用無級網結構。呼市作為全國網的一個尋呼區,以網狀網方式聯入全國網,可以全部覆蓋呼市市區,基本覆蓋和林、武川、土左托縣、清水河等地。該網人工臺接入采用特服號“198",自動臺接入采用特服號“199”。全國高速尋呼網呼市工程的竣工運行,增加呼市地區尋呼系統容量,提高尋呼系統處理速度,使全國漫游更簡便、更安全。
全區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一二期工程 總投資4.2億元,8月18日在全區12個盟市所在地和97%的旗縣竣工開通,新增848個載頻,6 784個信道,可容納16.96萬用戶。GSM網基本覆蓋全區旗縣以上城鎮,標志著自治區數字移動電話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實施再就業工程】 全區郵電部門根據社會下崗職工日益增多的實際和各地公用電話的需求狀況,出臺優惠政策,采用在各盟市所在地及部分旗縣代辦公用電話的方式,幫助社會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為政府排憂解難。1.話費押金由2 000元下調到800元,或采取有效擔保方式為其擔保(如以住宅電話擔保,可不交押金》;2.每臺900元的公用電話計費器由自購改為由郵電部門提供,收月使用費10元;3.郵電部門免費提供價值50元的全國和當地電話號碼簿、40元的公用電話牌、4元的代辦證;4.安裝公用電話綜合工料費400元減半收??;5.代辦戶在自愿的前提下可利用公用電話亭開辦報刊零售、代售郵票及信報自取等業務,各郵電局按規定付給酬金;6.各郵電局不再收取代辦戶的管理費;7.為使下崗職工在代辦公用電話工作中獲得更多收入,代辦員可兼營出售IC電話卡,郵電部門按IC卡面值的8%付給酬金。全年共安裝公用電話11 698部,安排社會下崗人員6 099人。自治區政府給予充分肯定。
【行業管理】 全區通信行業管理工作繼續貫徹國家、地方的有關方針政策,充分行使政府職能,依法對通信行業實行有效的監管與服務,郵政業務市場、電信業務市場、通信終端設備銷售和維修市場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
郵政行業管理 繼續貫徹郵政用品用具的有關標準,強化對郵政用品用具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從源頭出發加強對信封等郵政用品用具生產的監制管理工作。繼續對符合條件的郵政用品用具生產企業頒發生產監制證書。多次組織力量進行專項檢查,嚴厲打擊違法經營郵資憑證的活動。
促進網間互聯互通 全年共審核批準8個專用電信網,用戶交換機與公用電信網實現DID+DOD1方式聯網。其中呼和浩特鐵路局所屬包頭20 000門、臨河4 100門、烏海1 500門、集寧7 000門鐵路專用網交換機與公用網實現全自動聯網,鐵路局及所屬各站段與公用網相聯的中繼線從過去的86條增加到840條,全部實現數字化,傳輸能力提高近10倍。參與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組建、成立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完成郵電管理局與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互聯互通的協調工作。組織各盟市電信局成立專用網、用戶交換機2000年時鐘過渡領導小組,對專用網、用戶交換機2000年時鐘過渡工作進行部署,把2000年時鐘過渡工作落到實處。配合中國電信GSM網號碼升位,及時發出通知,要求各相關專網、用戶交換機單位做好準備工作。
電信業務市場管理 全區新批準15家單位經營無線尋呼業務,4家單位經營電話信息服務業務,1家單位經營計算機信息服務業務。遵照信息產業部的有關規定,規范整頓無線尋呼市場,對從事全國和全區聯網無線尋呼業務以及從事電話信息服務業務的單位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的核配專用號碼。在呼市、包頭兩地分別召開無線尋呼市場管理工作座談會,及時出臺《內蒙古自治區無線尋呼改頻入網管理暫行規定》,為整頓無線尋呼市場提供有力依據。對存在贈機、減免服務費、發布虛假廣告等不規范競爭行為的尋呼臺進行查處整頓,提出嚴肅的整改意見,限期整改。
電信終端設備銷售與維修市場管理 加大對電信終端設備銷售與維修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不斷完善移動通信終端設備銷售許可證制度,繼續對符合條件的銷售單位頒發銷售許可證;針對移動電話機維修單位維修條件、技術參差不齊狀況,出臺《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維修站標準(暫行)》,對具有不同條件的維修點進行等級頒證管理,保證了電信終端設備符合入網標準,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抗洪保通信】 下半年,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侵襲,郵電通信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國家一級干線京呼 銀蘭、京沈哈光纜內蒙古段共有500多公里受損;新建的呼和浩特—西安、呼和浩特—北海國家干線光纜有200多處護堤、護坡、溝壩需要加固修復;區內干線光纜有七處先后十次被洪水沖斷,受損長度達1 200多公里。因洪水泛濫,全區有50多個旗縣市話管線、200多個農牧區郵電支局所被洪水浸泡,造成管道坍塌、電纜損毀,電源設備、交換機受損;部分農話光纜及電纜、明線桿路被洪水浸泡或沖毀。災區郵電職工住宅1 000多間進水。這次特大洪災,造成全區郵電直接經濟損失1億多元。面對洪災,廣大郵電干部職工奮力投入抗洪搶險,確保通信暢通。全區共開通海事衛星電話49部,調通迂回電路1 200多條,為防汛指揮部門提供固定電話108部,移動電話161部,無線接入設備62部,電臺14部,無線尋呼機98部,開通電話專線38條,保證抗洪救災的通信指揮需要,保證重點地區、重點險段地對外通信聯系,為贏得抗洪救災勝利提供了通信保障,受到地方黨政領導和社會的稱贊。
【審計監督】 全區郵電審計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在促進郵電通信快速健康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全年共審計155個單位、663個項目,完成審計調查49項,查出違紀金額3 256萬元,審計工程項目總金額3.2億元,審減3 605萬元。全年糾正違紀金額3 062萬元,為企業增加利潤22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全年共查出損失浪費金額23萬元,促進增收節支344萬元。
【隊伍建設】 各級領導干部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快干部隊伍年輕化進程。盟市旗縣郵電分營中,共有24名處級干部(其中電信局13人)和47名科級干部(其中電信局21人)進行了異地交流,交流面分別為39%和29%。一批年富力強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是年盟市局領導班子平均年齡40.96歲(其中電信局38.4歲),分別比分營前下降4.34歲和3.8歲。各級領導班子知識結構更趨合理,專業水平明顯提高。盟市局領導班子成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比重為96%(其中電信局為97%),旗縣局領導班子成員具有中專(高中)以上學歷的比重為91%(其中電信局為97.9%),均比分營前提高8個百分點。加大對職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技術業務培訓力度,“7381”全員素質工程取得新進展,全區培訓郵電職工14 795人次,3 370名職工參加了學歷教育??购榫葹闹?,全區郵電部門共有3個單位、10名先進個人受到信息產業部和自治區政府表彰,16個單位、31名先進個人受到區局表彰。
【存在問題】 1.思想觀念不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缺乏危機感和緊迫感,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效益意識淡??;2.企業自我積累能力相對較弱,運營水平相對較低,還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靠自身實力求生存、求發展的需要,3.用戶至上、服務第一的意識不強,服務工作還不適應社會越來越高的要求,4.管理工作比較薄弱,勞動生產率和網絡運行效率較低,還不適應現代通信網和現代通信企業的要求;5.掌握高新技術的人才和具有現代管理知識、能力的人才缺乏,干部職工隊伍的業務技術素質還不適應跨世紀通信發展的需要;6.郵政虧損額加大,1998年由上年的2.7億元增到4.7億元。
(李凱紅 王繼文 吳紹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