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國賢(1910—1942),又名道布慶道爾吉,男,蒙古族。內蒙古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人。曾任烏審旗筆貼式(文書)、保安隊副官、西官府副協理和協理等職。
20世紀20年代中期,奇國賢受“獨貴龍”運動影響,同情與支持革命。民國25年(1936),與中共黨員張愛萍、曹動之、田萬生等結為盟兄弟立誓革命。同年8月,中共烏審旗工作委員會成立,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出“烏審東西上下一心,擁護王爺領導抗戰”口號。同時,在蒙古族各階層中宣傳抗戰形勢,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妄圖吞并內蒙古、分裂中國的罪惡陰謀。
奇國賢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協助工委開展宣傳聯絡工作。他向具有進步思想傾向的旗保安團軍官奇金山、王悅豐、那素滴勒蓋宣傳中華民族政策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綱領,爭取他們投身抗日和民族解放事業。還在貧苦牧民中宣傳抗日,介紹根據地人民的新生活,鼓勵他們為謀求自身解放而斗爭。在他啟發下,很多青年牧民投身革命。奇國賢還積極開展上層統戰工作,促使王爺與中共工委建立聯系,為工委在烏審旗境活動創造條件。經過努力,烏審旗地區成立蒙漢抗敵后援會,“團結一致,支援抗戰”的呼聲很高。
民國27年(1938)7月,奇國賢奉王爺差遣,在曹動之陪同下就接收巴圖灣一事赴延安洽商。期間,受到毛澤東、朱德接見,并與他親切交談。還參觀了解放區的部隊、鄉村、學校等。延安之行,給了奇國賢新的啟示,他看到解放區為培養革命干部興辦教育,也產生了創辦學校,為民族解放培養人才的愿望。當時,他已升任西官府協理,具備實現這一愿望的實力,于是開始籌集資金,創辦學校。民國30年(1941)初,學校正式開學。他常常以校為家,與學生們生活在一起,向他們灌輸革命思想,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增長才干,將來投身民族解放事業。
因其革命活動,奇國賢早已成為國民黨綏遠蒙旗黨部調查統計室的重點監視對象。民國31年(1942)10月,奇國賢前往札薩克旗赴綏境蒙政會時,被國民黨伊克昭盟守備軍總司令陳長捷扣捕。11月13日,于東勝就義。